太阳集团见好就收9728(中国)有限公司-BinG百科

近期更新
实验室介绍
自然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已下简称“实验室”)的成立,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2009年6月签署的《共建吉林大学地学部协议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室于2012年5月批准建设,2015年7月通过验收。主管单位吉林省国土资源厅,依托单位吉林大学,主体建设单位为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该实验室自2012年5月批准建设以来,立足我国东北地区,辐射华北和青藏高原地区,面向东北亚,瞄准国际地学前沿科学问题与国家急需矿产资源,充分发挥吉林大学的区位优势、地学研究特色以及长期的研究积累,重点围绕东北亚区域成矿作用的构造体制制约、东北亚矿产资源聚集过程与机理和东北亚区域成矿规律与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等3个研究方向,通过东北地区区域构造演化、重要成矿区带与成矿构造背景、大规模岩浆成矿事件、典型矿床与区域成矿规律等深入研究,以及重要成矿区带、找矿远景区中、大比例尺的矿产地质调查、成矿预测等系统工作,结合与蒙古、俄罗斯和朝鲜等周边国家境外邻区的成矿背景、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的对比研究,在东北亚地区不同时期的成矿地质背景、重要成矿区带的区域成矿规律、重要类型矿产资源的成矿机理与地质找矿等方面都取得重要的科研成果,将其打造成为东北亚地质与资源领域的国内外协同创新的科研基地。

实验室的建立,集中体现了国家的资源需求和战略部署。该实验室不仅填补了我国在东北地区地学研究平台的空白,而且必将成为东北地区区域地学科研中心和地学人才培养基地。对引领东北亚地学研究、揭示东北亚区域成矿规律、满足国家矿产资源需求及制定国家资源战略均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目前的总人数57人。其中,研究人员48人,技术和管理人员9人,分别占实验室总人数的84%和16%。

48名研究人员全部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具有6个月及以上海外学习研修经历的20人,占研究人员总数的42%。在职称结构上,48人中有教授27人(56%),副教授12人(25%),讲师9人(19%)。年龄结构上,60岁及以上4人(8%),50-59岁18人(38%),41-49岁5人(10%),40岁及以下21人(44%)。研究人员平均年龄45.2岁。

技术和管理人员9人,4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硕士学位。

实验室现有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5人;海外博士4人;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7人;黄汲青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1人;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获得者3人。

实验室在科学研究方面紧密围绕东北亚地区,开展了大量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和成矿作用、成矿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代表性成果主要包括东昆仑地区找矿重大突破,东北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与区域成矿和找矿背景研究,古亚洲洋东部多块体拼合与成矿背景,本溪-临江地区三维地质调查,以及吉黑东部地区资源远景调查评价等。2015年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80余项,经费总额超过1亿元。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1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4项。